法法平等 - 果如法師


以默照跟話頭的特色來說,話頭的特色,是使我們在禪修過程的人──就是還沒有見性的人,藉著話頭起疑情後,在大德棒喝逼拶之下,頓斷自己的攀緣心識,在一剎那間相應到清淨心。不管我們身心是不是已經進入到寧靜的現象都不要緊、或者有沒有具足對佛法的體認都沒關係,在那一棒喝之中,會頓斷你攀緣的分別心,當下體悟那所謂的清淨覺照,又不起二念,這是話頭很重要的一個特色。

而默照,你必須知道實相的本體是什麼,常常不離清淨心,常常起智慧的觀照,它的特色是在悟道、見道以後的悟後保任工夫。它指導我們還未入門的人,在修行過程中,如何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,然後指導我們怎麼去用功修行;用功修行時,不要掉落到有所得裡面,所以他要我們「回互」──真正的大道是如此,但不要死在那裡,要回轉過來。

法真的沒有高下,只看我們能不能跟它相應。最好是一門深入,但要全部懂,不是做學術的懂,而是至少知道它們的特色。就像世間所有東西,你不能去定它好壞是非,哪個可存在、哪個不存在,頂多是物競天擇,不要用人為力量去破壞它,世間萬象各有其功能、相用、以及存在的價值。我們能這樣去看各個法門的話,眼光就不會狹窄,不會一不經意就變成謗法;可能你是無心,但你對法門沒有真正認識時,著在一知一見上面,就很容易引起誤解。你覺得哪個祖師的教法跟你比較相應,你就用它。(~摘錄自果如法師「大慧宗杲禪修營」開示)

一盞油燈 - 常霖法師


每個人都像一盞油燈,點亮後自己可以看見前路該怎麼走,假如亮度足夠,還可以照亮他人,讓人家也可以看清楚前路。油燈的燈芯大,自然會比燈芯小的照得更遠更亮,因此我們必須要發大心,才能夠利益他人。

有些人自己的燈從來沒點亮,只靠別人的光走,其實很危險。出家人弘法,或者師父教徒弟的責任,應該是教人如何點亮他們自己的燈,而不是只用自己的光去照著他。有人覺得這樣的光已經足夠,但是卻照得不徹底,所以常常要依賴師父幫忙,變成依人不依法,也是很危險的。

油用完了燈就會滅,所以要不斷加油,因此持續修行就很重要。假如只是偶然打打坐、念念佛、有空才去參加一兩次禪修,油就加得很少,不要說沒可能照亮他人,連自己的路也未必看得清楚。

點亮他人的燈,甚至照亮別人的路,自己的光不會有絲毫減弱,而且當身邊的光陸續亮起時,自己的路就看得更清晰了。  

所謂「一燈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解萬載愚」,「千年暗室,一燈即明」。正如家師果如法師常常教導我們,不要妄自菲薄,認為自己業障重、不是修行這一塊料等等,而不去努力用功。  

看完這篇文章,就像擦了一根火柴交給你,是否願意去點亮自己的燈,就只能靠你自己了。

祖師禪林的修學精神 - 果如法師


記得以前在佛光山讀佛學院的時候,老師都住在學校,所以我們吃完飯後就跟老師聊天,都是在聊佛法。說句老實話,那時候聊的佛法我根本都不懂,大部分只是在聽;有時是老師之間在聊,我們跟在後面,偶而插話問個一、兩句。

古代的書院就是這樣子,例如廬山白鹿洞書院、長沙嶽麓書院等等,老師跟學生生活在一起,不只是教技藝,而是傳授如何真正把自己的身心性命跟學術融為一體。不僅是學術的涵養,更完成人格的提升與淨化。

好欣賞這樣的讀書環境,師徒之間在學術修行上互相激盪,就像佛教師徒之間在談法問道,只是書院有固定的功課,大部分時間在講課,而我們是參禪。

早期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佛教,類似後代的書院,不只是學術跟技藝各方面的傳授,更是人格成聖成王的一種全方位修行,是在生活中真正去落實。儒家內聖外王的思想,在北宋之後達到最圓滿,而於明朝王陽明的時候集大成,使儒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,連佛教都跟不上。

因為心學的興起,裡面連佛教禪宗的東西都掌握住,最主要的特色是:不離開生活、不離開家庭,就能夠把佛法用在當下,無論作官或什麼都不受影響。這正是大慧宗杲的禪法思想,對後期宋明理學、乃至於王陽明新儒學的成立,有很大影響。

我覺得我在佛學院的那段時間,是我人生的黃金時代,我也希望今後我們祖師禪林的修學,不是只是打坐,我們要恢復漢唐時代那種佛法最原始的精神,也就是從實地心性上去參悟,但是參悟不可以離開經教的講說,否則容易走上盲修瞎練,所以經教也要去讀、去明白,要落實在修行上。

(~摘錄自果如法師「馬祖語錄」開示)

禪與藝術 - 常霖法師

師公聖嚴法師說過: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藝術的環境裡,不論是否已體會到我們的環境本身就是藝術。」家師果如法師也教導我們,生活藝術與禪修,本來就沒有分別。祖師禪林的「攝影禪」、「茶禪」、「書法禪」等把生活藝術與禪修融合的工作坊,就是這樣產生的。

例如其中一個很受歡迎的「攝影禪」,是希望透過攝影這門藝術,把禪修融合在生活裡面,從而讓參加者加深對自己的了解。因此主要目的是禪,而不是攝影。

師公說禪修精神可以運用在繪畫的作品中,譬如:畫月亮時不畫月只畫雲,畫水時不畫水只畫船。畫船不畫水,畫雲不畫月,但是你一看就知道那兒有水、有月亮,這些都是受到禪的意象所表達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虛在實中,實在虛中,虛實本是同樣東西。實際上也就是無常的變化,從空看有,從有看空。

其實修禪的目的不只在藝術的表現,而在協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困擾及身心上的苦惱,這才是修禪的真正意義。如果是為了藝術而來學禪的,雖也能達成目的,不過是本末倒置了。

祖師禪林今年五月會舉辦「攝影禪」和「書法禪」,其中「攝影禪」已經滿額,「書法禪」則剛剛開始接受報名。八月會再次舉辦「攝影禪」和「茶禪」,有興趣參加的話,請緊密留意我們部落格ccc198.blogspot.com的最新消息。
My photo
台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198號
祖師禪林做為一個專修祖師禪法的道場,以承當聖嚴長老的願心「發揚漢傳佛法,燄續祖師心燈」自勉,結合經教義理、漢傳祖師禪法的特色、聖嚴長老的教誡、以及果如法師的修行體驗為指引,定期舉辦念佛、默照、話頭等禪修訓練,弘講經典及公案語錄,並以不拘形式的茶禪、攝影禪、書法禪等生活藝術禪坊,誘導學人在生活中親近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