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的感應力量-果如法師

拍照 / 江思賢

  一切諸法是因緣和合的,和合的時候要還這個果報;但是當我們心不執著時,這果報馬上就過了。所以大修行人並不是不落因果,只是不昧因果,當因果來臨時,身心已經有所準備,有真正的定慧力了。

  當你有定慧力的時候,煩惱、執著、種種的一切就會隨著你的因緣去消除。不僅業果報會消除,就連身心也會因為努力修行而改變,這就是一種修行的感應力量。我們常常把神奇不可思議的狀況當作是感應,但是它不是神通、神妙的,它的不可思議只是沒辦法用語言文字去形容,它是我們經過真實的修行以後,身心上的一個轉變。

  那個業果報裡面所具足的因緣,已經在你修行的過程中轉變了,所以它的果就不會變成那麼苦、那麼嚴重的果,就是重罪輕受。不是佛陀替你重罪輕受,是你自己修行以後,裡面的因緣果報改變了,就變成重罪輕受、甚至於輕罪不受。

  這裡的「不受」,就是當你具足了修行、有身心體驗時,苦就不覺得苦了。大多數人,當心有痛苦,或者妻離子散、或者生老病死,就把它當作非常大的災難,但對佛陀來講,這只不過是生命的一種現象罷了,而能夠很坦然的接受它。

  所以當因緣條件稍微改變的時候,其實業果報也跟著轉了,這並不是去拜佛、求佛得來的,而是因為跟隨著佛的教誡去轉變自己的身心,放下分別執著以後身心開朗。這樣的緣一改變,因也跟著受影響,當然果報也就隨之改變了。

  我們要了解,因緣和合而成的東西,並沒有實際的罪相。當下就觀照,一切的罪由心所造,心若空時罪亦滅,一切的苦、一切的災難都不是永遠存在的。

  只要提起智慧來觀照,並從修行裡去落實觀照之後,當一切苦難來臨時,就不會再變成苦難了。我們心無礙的時候,這些苦來臨也就不成為苦。

  從前家師對我將往生的弟子說,癌症的痛的確很痛,但這個痛是可以減輕的,我們只要把自己的意志力用在方法上,到最後身心相了不可得時,這個病痛相自然影響不了你。倘若沒有真正的用功,就感受不到了。

  自己用的法門,例如念佛、數息、默照、參話頭,當真的用到身心俱忘時,就沒有身心相可得,所以境緣來時,那個苦就不會有一個身心相的人去執受它,那個苦就緣不到你。

(本文摘錄自果如法師「達摩與你同行」一書)

什麼是戒淨禪?-果如法師

拍照 / 江思賢

你深入經藏,卻不能明白:在看經書的這個人,究竟是誰?

你發心奉獻做義工,但遇到生命中的挑戰與關卡時,卻提不起心力跨過去。

於是,你開始疑惑:到底為何學佛?學佛是否有用?

有這樣的懷疑,也很好。這裡,有你要找的答案!

祖師禪林將舉辦一日一夜的「戒淨禪」,上午受全堂的八關齋戒,下午進行念佛禪的用功,到次日早齋後結束,讓你直接體驗佛弟子的清淨生活、實踐佛陀戒定慧三學的修行。你會發現,原來,一切都清清楚楚的在那裡,只是我們不曾靜下心來,給自己一個用生命去實踐的機會。

佛陀時代,許多在家居士欣慕出家生活的清淨安然,卻由於因緣不具足,沒有機會體驗那種捨去對世俗塵緣的追逐、以法安住身心的生活方式。於是,佛陀為了方便、慈悲這些眾生的修行,開出「八關齋戒」的修行,做為在家人一天一夜的短期出家戒。受戒後的居士,可稱作近住男、近住女,亦即「近阿羅漢住」。

這並不是指在阿羅漢旁邊修行。所謂的「阿羅漢」,是指了脫生死煩惱。受持八關齋戒,就可以讓我們在最少的戒分裡面,達成像阿羅漢解脫生死、不受後有的成就。

佛陀說「以戒為師」。戒,並不是為了範限我們的身心,它的實質精神,其實就是聖嚴法師所說的心靈環保、乃至禮儀環保。當它真正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自然也就淨化與提升了。心淨,則國土淨。

八關齋戒又稱「八支齋戒」,以八條戒和一條齋(過午不食)來支持我們的身心、成就道業的修持。同時,佛陀告訴我們,修八關齋戒時,要以六念來安住自己的心,時時刻刻念佛──包括持名念佛、或者憶念佛的功德慈悲智慧,心中常不離開佛。

因此,「戒淨禪」的修行,上午是以受戒的虔誠,感應佛菩薩的護念;下午和晚間,則是「念佛禪」定慧的用功,或是念佛求生西方、了生脫死,或是參禪──「念佛的是誰?」──以明心見性、究竟解脫。

藉著參與「戒淨禪」的機會,讓我們在佛前發願:一日一夜精進用功。修行期間,只要當下每一念都能誠懇、無私的去做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為眾生得離苦,如此,當下就和諸佛菩薩、和自己的清淨心相應了!

也讓我們發願,今後的每一天,都能依教奉行。

請點此了解戒淨禪活動詳情、線上報名。
My photo
台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198號
祖師禪林做為一個專修祖師禪法的道場,以承當聖嚴長老的願心「發揚漢傳佛法,燄續祖師心燈」自勉,結合經教義理、漢傳祖師禪法的特色、聖嚴長老的教誡、以及果如法師的修行體驗為指引,定期舉辦念佛、默照、話頭等禪修訓練,弘講經典及公案語錄,並以不拘形式的茶禪、攝影禪、書法禪等生活藝術禪坊,誘導學人在生活中親近禪法。